大家好,我是要退休的李大爷。
持仓银行股67天,截止今天的收益情况如下:
和我之前所说的,选择的两个银行股参考了大型国有银行、高分红、高股息率这几个核心指标。但是,你会发现同样的持仓时间,两者的收益却相差了接近3个点。其实,我在当初选择的时候还考虑了一个攻防策略。
如果把时间拉长,大型国有银行中四大银行的k线是非常平稳的,除了一些极端时间,如07、15年,会有比较大的波动。而我选择的两个银行股里就有一个四大银行,可以算是一种防御策略。这种策略就是股价不会有很大波动,所以股价涨幅不是收益的主要来源,只依靠分红。整体收益不会太差,但也不会太好,你就不会慌,有助于稳定持有的情绪。
但另一个银行股至今却有5个点的收益,这就是一种进攻策略。这种进攻策略其实是选择一家比四大银行小一点规模的银行,但前提是这个银行还是符合上述的核心指标。
这样也很好理解,防御策略选择的四大银行盘子大,预期增长平缓,波动小,而且是政策的主要扶持对象,分红稳定。而进攻策略所选择的银行,则是盘子相对小一点,预期增长较为有空间,所以波动会相对大一点。
我分配在两种策略的资金比例是1:1,主要是因为现在银行股普遍股价低,未来可增长的预期会相对高一点,也就是可以博一下。当然,如果是在股价较高的阶段建仓的话,就不太建议这样的比例,防御策略的资金应该要占大头。
就像我们买理财产品,肯定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一来不安全,二来预期就固定死了,失去了活性。在我们能接触到的理财产品中,按照收益率来说,银行定期、灵活理财、大额理财是逐步提高的,但风险也是逐步提升的。像银行定期,一年利率为1.35 %,三年利率为1.55%,五年利率为1.55%; 灵活理财,普遍在2.7-2.9%年化;大额理财则在3.3-3.5%。当然了,也有人会买基金型的理财产品,但我觉得这是有点偷换概念,基金型理财和上述的理财产品不是一回事,基金型理财产品风险要高得多,接近买卖股票的风险了。
我们可以将资金划分几等份,例如五份。可以把三份放在银行定期,可以说这些钱是保命钱,非不得最后关头不会用。然后可以在灵活理财和大额理财各放一份,灵活理财是用于日常开销,主要能够随存随取,例如像余额宝、零钱通这些,大额理财是用来博收益的。主要的思路是,保住保命钱,日常开销的钱能灵活流通,高收益理财用来博预期。
从目前的数据来看,持有银行股两个月,整体收益能去到4%,这些还没有算上年中的分红收益。所以,当我把一半的资金用来买那个博预期的银行股的时候,这种1:1的攻防策略在这种股价较低的阶段,就会凸显出很好的优势。
不过,还是要泼一下冷水,收益是需要拉长时间看的,不是说现在4%,那一年是不是就28%?哈哈哈哈,不能这样机械对比和计算,也有可能最后到年底只有3%或5%呢。敬畏市场总不是一件坏事。
持续关注我吧,我会不定期把过程发出来和大家共享。
以上不是投资建议,也不是荐股啊,只是我的个人想法的记录。这么多年炒股的经验告诉我,“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”真的不是一句话假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