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七翻身”变调 A股8月怎么走?
很多人寄望的“七翻身”行情被一则银行理财新规的消息射得人仰马翻,“史上最严监管”新规还是箭在弦上。此外,还有诸如IPO提速、证监会加强IPO全产业链监管、产业资本减持等,7月中上旬的反弹成果,大部分被上周三的长阴吞噬。
大盘处于什么状态?
毫无疑问,7月27日(上周三)盘中出现的百点暴跌虽有国家队的护盘动作,且集中释放了盘面不稳定因素,但同时也重击了市场的信心。从7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看,当前盘面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赚钱效应。特别是上周五涨幅榜上显示:涨停的个股只有15个,其中大部分都是刚上市的新股;涨幅超过5%的个股只有40多只,这种局面要想获利是有难度的。
另一方面,大盘月线上4、5、6月形成了一个大的整理平台,平台上沿是3097点,下沿是2780点,中轴是2938.5点。7月的走势依然在3个月的整理平台之中。即使7月27日大跌的最低2939点,也正好落在整理平台的中轴处,且收盘位置在中轴之上。从长周期看,大盘仍处于合理调整范围内,这就是大盘目前的状态。
A股经历7月的多事之秋而不倒下,说明8月仍有机会。通过对宏观数据、稳增长政策和A股市场大数据动态的分析,8、9月份市场仍有望出现新行情。
从经济面看,二季度GDP增速为6.7%,与一季度基本持平,没有继续下探。虽然二季度的经济发展走势仍处于低位徘徊,但刺激政策继续加码,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,国企改革加快等利好政策将一波一波袭来,三季度国内经济有望转好。另一方面,虽然国有控股企业、集体企业的利润还在下降,而股份制企业、外商企业、私营企业的利润在回升。宏观经济企稳、企业利润的增长,主要得益于企业成本降低,降本减负的效果显现;库存压力继续减轻,产品存货周转加快;企业资产负债率在下降等。然而,经济面的好消息并没有得到A股市场的正面反映。
从资金面来看,7月MLF已全部到期,缴税影响也基本消除,在央行持续不断的“补水”作用下,资金面短时紧张情况已告一段落。目前看,虽然处在月末时点,但30日还有735亿元央票到期,加上央行适量的逆回购操作支持,已难撼动资金面回暖势头。跨月后,随着月末因素消退,同时8月财政存款可能转为净减少,资金面仍有回暖空间。
加之,今年以来一直炒得沸沸扬扬的“深港通”,有望在8月份正式公布,这个预期将会限制权重板块的下跌空间。
正确引导市场预期
都说7月是多事之秋,其实7月A股的振幅才5%,而且7月大盘已连续2个月以小阳线收盘,8月份的大盘仍可能继续以阳线收盘,这样就将给投资者带来入市的信心。从月K线图来观察,上证综指已经连续3个月在5月平均线上面了,如果在以往,这样的走势就会酝酿大行情了。
现在市场把管理层严格监管误读成严格压制股价上涨。在市场监管保持高压常态的背景下,主力如果还按以往监管风暴是“短期利空,长期利好”的思路,市场短期内就不可能转强。可是,A股已经进入全面监管的时代,监管越来越严已成为明确预期。
事实上,管理层“限制投机、打击内幕交易”、抑制借壳炒作、次新股疯长等,不是打压股市,而是在夯实市场基础,正确引导价值投资方向和吸引长线资金入市。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必须适应全面监管,改变以往的炒作模式。这样监管就形成传播正能量的市场预期。
8月A股仍有机会
展望8月行情,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推动重组整合,将首先集中在商业类国企领域,其中,核电、航空、航运、军工、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较高。从去产能任务出发,钢铁、煤炭、建材等行业也是重组高发行业。
有真正内容的主题概念炒作仍不会熄火。中国互联网+时代大会将于8月4日召开,是互联网+领域最受关注和影响的年度盛会及行业论坛集合,大会包含国际大数据及云计算、互联网金融、O2O、移动营销、智能硬件等多个行业论坛。环境保护税法草案有望在8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,如果进程顺利,环保税法可望年内出台。
G20峰会临近,部分杭州企业停工。受染料高度污染的行业属性面临的环保压力,染料供给侧改革一直大力推进,龙头企业将迎来重组机会。此外,受杭州G20峰会致使浙江地区染料厂商停产数日影响,进一步限制染料和上游原材料的供给,染料价格处于涨价趋势中。
“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”研究已基本完成,准备于8月份对外发布。即将公布智能网联技术路线图,智能网联汽车的范畴包含了现在汽车界大热的“自动驾驶”和“无人驾 驶”的概念。考虑到当前的投资需求,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,都更愿意参与绩优和成长性比较高的个股,两市主板中的中小盘价值成长股更值得关注。(证券时报网)
市场转向低估蓝筹股 “三高”股调整还将延续
受利淡因素以及二次冲高3067点未果的影响,市场持股信心受挫,上周三A股拉出长阴线。7月各大指数走势各异,上证综指、沪深300月度分别上涨1.7%、1.59%,创业板指数、中小板指数分别下跌4.73%、2.27%。此外,绩优股、低市盈率股7月涨幅超过2%,而“三高”股——高市净率、高市盈率、高价股跌幅均超过4%,至少十个概念板块月跌幅超过6%。随着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,“三高”股、概念股受到市场的抛弃。当投资者看明白这种变化,“三高”股、概念股不但延续调整,或许还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。
抑制资产泡沫 A股市场或有短痛
种种迹象显示,抑制金融市场泡沫的行动已经开始。最近,证券系统正在热烈讨论的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》,其目的就是要压缩在资产管理行业广泛存在的通道业务;而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,主要出发点在于规范影子银行、规范银行理财业务,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去杠杆、去产能高度一致。截至2015年底,银行理财23.5万亿资金中,投资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定增、打新、配资、产业基金、两融受益权等,预计占理财总规模10%以内。若监管收紧,即使部分资金改道券商“两融”,理财资金入市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7月29日,证监会对4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。包括对欣泰电气(300372)保荐人兴业证券(601377)和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作出行政处罚。7月,上交所加大了监管力度,公司监管部门共发出日常监管类函件63份,其中监管问询类函件44份,监管工作类函件19份;通过事中事后监管,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补充、更正类公告59份;针对公司披露敏感信息或股价发生明显异常的,启动内幕交易、异常交易核查32单。还对16家上市公司的重组预案进行了事后问询,共提出297个关注问题,要求中介机构发表意见283项,要求公司补充提示重大风险61项。此外,上交所上周调查109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。管理层不但监管力度再加大,对于欺诈发行也加大了查处力度。
目前流动性充裕、信贷仍然宽松,但房地产公司的杠杆率仍然很高。证监会拟出手对房地产公司再融资资金的使用做出新的规范,房地产再融资资金不得用于拍地或偿还银行贷款,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。如果出台该政策,将降低企业拍地的杠杆资金,对过热的土地市场降温将起到一定作用。这反映出监管层意在防止资金在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内过度循环,以防范金融风险。
全球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国内增量资金不足
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主权债收益率跌入负值,以及7月初30年期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纪录低点,创下30年来下行趋势新低点,让全球投资者望而却步,大批资金转而追捧新兴市场债券和股市。7月20日当周,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资金净流入达到49亿美元。比两周前的纪录高点整整高出了10多亿美元,表明转移至该资产类别的“资金大迁徙”正在加速。7月20日当周,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达47亿美元,创12个月来最高水平。A股和港股单周资金净流入创逾一年来最高。7月20日的一周中,约8.1亿美元资金(剔除中国本地基金)流入A股和港股,创去年6月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。而上周一至三,全球资金继续流入中国股票型基金(A、H和红筹),流入规模为1.1亿美元。
7月21日至27日,央行净投放共1665亿。临近月末叠加新股发行,银行间市场资金略有紧张,央行加量逆回购。7月18日至22日,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净流出278亿元,再加上6月净流出1308亿元,近八周(截至7月22日),累计净流出1586亿元。偏股基金维持低位发行,7月21日至27日新发基金33支,其中债券型15支,平均规模2亿份;偏股型9支,平均规模3.18亿份。
2016年1-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998.2亿元,同比增长6.2%,增速比1-5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6月当月实现利润总额6163.1亿元,同比增长5.1%,比5月加快1.4个百分点,工业企业利润再次呈现出复苏苗头。我们认为,二季度是中国GDP已见底,随着国内进入新一轮补库存,三、四季度GDP会出现小幅回升。
延续之前观点,2950点-3150点或是未来1-2月整理平台。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面临资产荒,若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征求意见后推出,将进一步压低国内理财产品收益率,并且理财产品、企业债券都出现过违约兑付。目前监管部门致力于制度建设,为A股市场营造公平、规范的市场环境,A股市场对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会不断加强。随着无风险利率的进一步走低,低估值绩优股将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,不妨继续关注大消费板块、产品价格上涨板块、国企改革板块等。(上海证券报)
7月份十大牛股出炉 三维度剖析强势股特征
7月份,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整理的态势,上证指数期间累计小幅上涨1.70%,个股表现分歧较大。尽管如此,据Wind统计显示,沪深两市依然有319只个股7月份累计涨幅超过10%(剔除今年6月份以来上市的次新股),新海股份(002120)、天际股份(002759)、浙江东方(600120)、中葡股份(600084)、华仁药业(300110)、武汉中商(000785)、浙大网新(600797)、日海通讯(002313)、天海投资(600751)、中南建设(000961)成为7月份十大牛股,期间累计涨幅分别达到97.51%、85.31%、66.51%、59.88%、57.82%、48.79%、48.36%、47.17%、46.32%、40.82%。
在目前低迷行情中,上述10只股票为何能逆市逞强呢?媒体记者特对这10只牛股强势背后的“玄机”进行剖析,发现这些个股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。
首先,重组转型品种。上述10只牛股中有4只个股具有重组转型、借壳上市等资本动作,显现出市场对并购重组概念股以及转型股极高的投资热情,这4只个股分别为新海股份、天际股份、浙江东方、天海投资。比较典型的是新海股份,7月14日,新海股份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。根据重组预案,韵达货运拟作价180亿元借壳新海股份,成为继顺丰、申通以及圆通公布借壳上市方案之后第四家拟借壳上市的快递公司。新海股份于5月20日停牌,停牌1个多月的该股于7月15日复牌,复牌当日以一字涨停报收,此后连续6个交易日仍以涨停价报收,7月份累计涨幅达97.51%,最新收盘价为40.45元。
新海股份表示,公司2016年7月22日公告称,修正后公司预计2016年1月份至6月份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5%至75%,净利润为3353.92万元至4047.84万元(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313.05万元),业绩修正前2016年一季报中预计2016年半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20%至50%。业绩变动原因系公司业务以出口为主,受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影响,净利润高于原先预期;公司2016年第二季度订单好于原先预期,营业收入增长,导致净利润有所增长。
其次,防御类品种。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在震荡整理的市场中,伴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,增量资金的匮乏,防御类的医药、白酒等板块成为震荡市中的“避风港”,防御类板块在弱市中绝对收益仍有保障。在上述十大牛股中,中葡股份、华仁药业等个股均是防御类品种,7月份累计涨幅分别为59.88%、57.82%。
最后,强势题材。近期表现强势的量子通信、国企改革等热门题材成为上述个股普遍具备的主题特征,其中,量子通信主题中包含浙大网新、日海通讯等,7月份累计涨幅分别为48.36%、47.17%。市场人士表示,量子通信产业利好频出。8月份,量子通信卫星将择机发射;全球首条量子通信试验线路京沪干线年底前建成;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干线“沪杭干线”将提前到9月份建成使用。在此背景之下,量子通信概念股近期站上资本市场风口,量子通信卫星发射在即,相关概念股有望持续获得市场资金的追捧。(证券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