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刘喆)近年来,香坊区健康路街道以加强党建引领为抓手,做新载体、做活治理、做实服务,确立了“党建引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总体思路,完善“14528”党建工作体系,建立党建联盟“1+4”工作模式,创新“356工作法”和“清单工作法”“2个工作法”,打造出蒲公英课堂和红色代跑等“8大党建品牌”,辟建千米党群服务中心,着力打通了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。
做新载体,以共建促共赢
以建立组织连接为切入点,创新推出了党建带社建、党建带廉建、党建带群建的“三带”工作载体,调动辖区优质党建资源,以共建促共赢。2006年健康街道乐园社区与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协会联合打造“蒲公英课堂”。14年间,“蒲公英课堂”以梯队接力的方式,先后为辖区180多名贫困儿童进行了“一对一”的学习、生活、心理辅导,经常性开展参观工大校园、航天馆、科技园等课外兴趣拓展活动。同时,“蒲公英课堂”延伸触角,社区图书馆志愿者扩大活动外延,针对辖区内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义务提供自习环境,并利用社区的图书馆、书画室、活动室等资源,打造道德教育、电子阅览、科普宣传、文体活动等4个系列教育阵地,组织开设了书法、绘画、航模、泥塑、象棋、乒乓球等兴趣小组。“蒲公英课堂”用14年的坚守搭建起学校、社区、家庭“三结合”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新载体。
做活治理,以共治促共赢
健康街道通过党建一张网,覆盖全社区,兜起大小事,推动实现了“人在网中走,事在网格办,小事不出格,大事不出街,矛盾不上交”的工作局面。
共谋创新,助推区域经济发展。街道在得知“党建联盟”成员单位哈电集团办公楼面向社会招租的信息后,协助区委、区政府打造了哈市首家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的专业楼宇——香坊区金融大厦。构建党务、政务、社务“三位一体”的服务体系,试点打造哈电多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特色党支部,形成楼宇标杆。招引了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、黑龙江昌隆投资管理集团、黑龙江绿农瑞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金融与服务机构,同时,随着黑龙江比优特商贸集团和融通东北公司等一批总部经济落户,目前,金融大厦入驻企业已达110户。
“一格四员”助推网格化治理全覆盖。街道将辖区154栋居民楼划分为27个网格,让“支部建在网格上”,搭建起街道、社区、网格三级党建网络,创新实施“一格四员”网格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。开展“两个清单式工作法”,建立“需求服务清单”、“职责任务清单”。针对困难群体通过上门走访、公开征集等收集“需求服务清单”,进行清单认领、匹配对接。辖区内单亲患癌的母亲陈某,因身体原因担心女儿的学业中断,通过清单认领,省商促会企业家每年提供5000元的助学基金,直到大学毕业,辖区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捐助2万余元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辖区内10余名居民出现身体不适,辖区共建单位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通过电话、视屏等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咨询。“职责任务清单”将社区的行政职能进行公示,方便群众办事,接受群众监督。年初24栋一单元由于地下室的下水堵塞导致楼上居民用水后倒灌至其家中,无奈将居民用水关闭,社区多次帮忙联系物业极力疏通下水,妥善解决了居民吃水的问题。
做实服务,以共育促共融
健康路街道将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理念牢记于心,以共育促共融,努力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,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、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。面对疫情大考,健康路街道迅速组织联盟单位、辖区党员、下沉干部、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,连接优势资源、激发责任担当,编织起群防群控的红色纽带。突出防控战斗力,打造“1+1+N”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体系,以“345”工作法,即3个做法、4个清单、5个动作,全面拉紧疫情防控网,筑牢疫情防火墙。针对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打造“红色代跑”特色党建品牌,组织下沉干部、机关干部、非公企业、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成立服务队,通过“线上点单、线下代跑”的服务模式,解除居家隔离人员的后顾之忧。同时,充分发挥网格力量,激发防控凝聚力,广泛发动党员群众百余人自发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。85岁高龄的老党员秦如喜在疫情初期主动缴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,他说:“我年龄大了出不了啥力,想把这些钱作为党费,由组织来安排,在这个困难的时候也让我自己尽一点力吧。”